Flowable学习心得
参考文档:
l https://www.freesion.com/article/50381339562/ (FLOWABLE自定义属性添加,未来可考虑添加那些选人的name)
l https://tkjohn.github.io/flowable-userguide/
l https://www.cnblogs.com/phyger/p/14067201.html (flowable表结构说明及数据字典说明)
l http://www.blackzs.com/archives/1557
(flowable model设计器)
Flowable的所有数据库表都以ACT_开头。第二部分是说明表用途的两字符标示符。服务API的命名也大略符合这个规则。
ACT_RE_*: 'RE’代表repository。带有这个前缀的表包含“静态”信息,例如流程定义与流程资源(图片、规则等)。
ACT_RU_*: 'RU’代表runtime。这些表存储运行时信息,例如流程实例(process instance)、用户任务(user task)、变量(variable)、作业(job)等。Flowable只在流程实例运行中保存运行时数据,并在流程实例结束时删除记录。这样保证运行时表小和快。
ACT_HI_*: 'HI’代表history。这些表存储历史数据,例如已完成的流程实例、变量、任务等。
ACT_GE_*: 通用数据。在多处使用。
a. 一般数据(2)
ACT_GE_BYTEARRAY 通用的流程定义和流程资源
ACT_GE_PROPERTY 系统相关属性
b. 流程历史记录(8)
ACT_HI_ACTINST 历史的流程实例
ACT_HI_ATTACHMENT 历史的流程附件
ACT_HI_COMMENT 历史的说明性信息
ACT_HI_DETAIL 历史的流程运行中的细节信息
ACT_HI_IDENTITYLINK 历史的流程运行过程中用户关系
ACT_HI_PROCINST 历史的流程实例
ACT_HI_TASKINST 历史的任务实例
ACT_HI_VARINST 历史的流程运行中的变量信息
c. 用户用户组表(9)
ACT_ID_BYTEARRAY 二进制数据表
ACT_ID_GROUP 用户组信息表
ACT_ID_INFO 用户信息详情表
ACT_ID_MEMBERSHIP 人与组关系表
ACT_ID_PRIV 权限表
ACT_ID_PRIV_MAPPING 用户或组权限关系表
ACT_ID_PROPERTY 属性表
ACT_ID_TOKEN 系统登录日志表
ACT_ID_USER 用户表
d. 流程定义表(3)
ACT_RE_DEPLOYMENT 部署单元信息
ACT_RE_MODEL 模型信息
ACT_RE_PROCDEF 已部署的流程定义
e. 运行实例表(10)
ACT_RU_DEADLETTER_JOB 正在运行的任务表
ACT_RU_EVENT_SUBSCR 运行时事件
ACT_RU_EXECUTION 运行时流程执行实例
ACT_RU_HISTORY_JOB 历史作业表
ACT_RU_IDENTITYLINK 运行时用户关系信息
ACT_RU_JOB 运行时作业表
ACT_RU_SUSPENDED_JOB 暂停作业表
ACT_RU_TASK 运行时任务表
ACT_RU_TIMER_JOB 定时作业表
ACT_RU_VARIABLE 运行时变量表
f. 其他表(2)
ACT_EVT_LOG 事件日志表
ACT_PROCDEF_INFO 流程定义信息
ProcessEngine processEngine = ProcessEngines.getDefaultProcessEngine();
RuntimeService runtimeService = processEngine.getRuntimeService();
RepositoryService repositoryService = processEngine.getRepositoryService();
TaskService taskService = processEngine.getTaskService();
ManagementService managementService = processEngine.getManagementService();
IdentityService identityService = processEngine.getIdentityService();
HistoryService historyService = processEngine.getHistoryService();
FormService formService = processEngine.getFormService();
DynamicBpmnService dynamicBpmnService = processEngine.getDynamicBpmnService();
在ProcessEngines.getDefaultProcessEngine()第一次被调用时,将初始化并构建流程引擎,之后的重复调用都会返回同一个流程引擎。可以通过ProcessEngines.init()创建流程引擎,并由ProcessEngines.destroy()关闭流程引擎。
ProcessEngines会扫描flowable.cfg.xml与flowable-context.xml文件。对于flowable.cfg.xml文件,流程引擎会以标准Flowable方式构建引擎:ProcessEngineConfiguration.createProcessEngineConfigurationFromInputStream(inputStream).buildProcessEngine()。对于flowable-context.xml文件,流程引擎会以Spring的方式构建:首先构建Spring应用上下文,然后从该上下文中获取流程引擎。
所有的服务都是无状态的。这意味着你可以很容易的在集群环境的多个节点上运行Flowable,使用同一个数据库,而不用担心上一次调用实际在哪台机器上执行。不论在哪个节点执行,对任何服务的任何调用都是幂等(idempotent)的。
RepositoryService很可能是使用Flowable引擎要用的第一个服务。这个服务提供了管理与控制部署(deployments)与流程定义(process definitions)的操作。在这里简单说明一下,流程定义是BPMN 2.0流程对应的Java对象,体现流程中每一步的结构与行为。部署是Flowable引擎中的包装单元,一个部署中可以包含多个BPMN 2.0 XML文件及其他资源。开发者可以决定在一个部署中包含的内容,可以是单个流程的BPMN 2.0 XML文件,也可以包含多个流程及其相关资源(如’hr-processes’部署可以包含所有与人力资源流程相关的的东西)。RepositoryService可用于部署这样的包。部署意味着将它上传至引擎,引擎将在储存至数据库之前检查与分析所有的流程。在部署操作后,可以在系统中使用这个部署包,部署包中的所有流程都可以启动。
此外,这个服务还可以:
查询引擎现有的部署与流程定义。
暂停或激活部署中的某些流程,或整个部署。暂停意味着不能再对它进行操作,激活刚好相反,重新使它可以操作。
获取各种资源,比如部署中保存的文件,或者引擎自动生成的流程图。
获取POJO版本的流程定义。它可以用Java而不是XML的方式查看流程。
与提供静态信息(也就是不会改变,至少不会经常改变的信息)的RepositoryService相反,RuntimeService用于启动流程定义的新流程实例。前面介绍过,流程定义中定义了流程中不同步骤的结构与行为。流程实例则是流程定义的实际执行过程。同一时刻,一个流程定义通常有多个运行中的实例。RuntimeService也用于读取与存储流程变量。流程变量是流程实例中的数据,可以在流程的许多地方使用(例如排他网关经常使用流程变量判断流程下一步要走的路径)。RuntimeService还可以用于查询流程实例与执行(Execution)。执行也就是BPMN 2.0中 'token' 的概念。通常执行是指向流程实例当前位置的指针。最后,还可以在流程实例等待外部触发时使用RuntimeService,使流程可以继续运行。流程有许多等待状态(wait states),RuntimeService服务提供了许多操作用于“通知”流程实例:已经接收到外部触发,流程实例可以继续运行。
对于像Flowable这样的BPM引擎来说,核心是需要人类用户操作的任务。所有任务相关的东西都组织在TaskService中,例如:
查询分派给用户或组的任务
创建独立运行(standalone)任务。这是一种没有关联到流程实例的任务。
决定任务的执行用户(assignee),或者将用户通过某种方式与任务关联。
认领(claim)与完成(complete)任务。认领是指某人决定成为任务的执行用户,也即他将会完成这个任务。完成任务是指“做这个任务要求的工作”,通常是填写某个表单。
IdentityService很简单。它用于管理(创建,更新,删除,查询……)组与用户。请注意,Flowable实际上在运行时并不做任何用户检查。例如任务可以分派给任何用户,而引擎并不会验证系统中是否存在该用户。这是因为Flowable有时要与LDAP、Active Directory等服务结合使用。
FormService是可选服务。也就是说Flowable没有它也能很好地运行,而不必牺牲任何功能。这个服务引入了开始表单(start form)与任务表单(task form)的概念。 开始表单是在流程实例启动前显示的表单,而任务表单是用户完成任务时显示的表单。Flowable可以在BPMN 2.0流程定义中定义这些表单。表单服务通过简单的方式暴露这些数据。再次重申,表单不一定要嵌入流程定义,因此这个服务是可选的。
HistoryService暴露Flowable引擎收集的所有历史数据。当执行流程时,引擎会保存许多数据(可配置),例如流程实例启动时间、谁在执行哪个任务、完成任务花费的事件、每个流程实例的执行路径,等等。这个服务主要提供查询这些数据的能力。
ManagementService通常在用Flowable编写用户应用时不需要使用。它可以读取数据库表与表原始数据的信息,也提供了对作业(job)的查询与管理操作。Flowable中很多地方都使用作业,例如定时器(timer),异步操作(asynchronous continuation),延时暂停/激活(delayed suspension/activation)等等。后续会详细介绍这些内容。
DynamicBpmnService可用于修改流程定义中的部分内容,而不需要重新部署它。例如可以修改流程定义中一个用户任务的办理人设置,或者修改一个服务任务中的类名。
Process存在多个部署版本,模型也存在多个部署版本。这样的好处是,当老的流程和新的流程都希望同时运行时,能做到互相不干扰。
Flowable只有受理人,候选人,候选组这三个办理人的概念。可以通过设置${userid}进行动态设定,但是这样做也不是很方便,因为对于系统来讲有很多的办理人是非常灵活的,例如领导,指定下个角色或部门或办理者(多人,多部门,多角色等等)。如果要做到非常灵活,则需要在代码中动态的设置受理人,候选人,候选组。 但由于flowable的流程可以非常复杂(主流程,子流程,各种task(usertask只是其中一种)),导致找下一个节点非常难。但可以在设计阶段,限制流程不使用子流程,不使用其他task则相对来讲,解决了大量的复杂度。
另外切记,flowable的各种service,基本都是多线程的异步执行,这就导致代码中执行了完成任务,但是数据库的数据可能还没有开始改动,这个时候如果获取新的任务则得到的是老数据或者空数据。目前是通过sleep 2秒钟解决了该问题,但这种方式不好。可以换成2次前端请求解决该问题,但那样做更浪费性能。
Flowable有自己的表达式判断方式,通过command的方式,可以使用flowable自带的表达式计算。目前本项目已经实现了该功能。
流程,部署,模型,任务,实例,历史实例,多实例,监听,办理者,变量,起始者,挂起,激活,跳转条件,跳过条件,备注等等这些概念都应该熟悉,否则很难理解flowable的运行机制。
从引擎中查询数据有两种方式:查询API与原生(native)查询。查询API可以使用链式API,通过编程方式进行类型安全的查询。你可以在查询中增加各种条件(所有条件都用做AND逻辑),也可以明确指定排序方式。下面是示例代码:
List<Task> tasks = taskService.createTaskQuery()
.taskAssignee("kermit")
.processVariableValueEquals("orderId", "0815")
.orderByDueDate().asc()
.list();
有时需要更复杂的查询,例如使用OR操作符查询,或者使用查询API不能满足查询条件要求。我们为这种需求提供了可以自己写SQL查询的原生查询。返回类型由使用的查询对象决定,数据会映射到正确的对象中(Task、ProcessInstance、Execution,等等)。查询在数据库中进行,因此需要使用数据库中定义的表名与列名。这需要了解内部数据结构,因此建议小心使用原生查询。数据库表名可以通过API读取,这样可以将依赖关系减到最小。
List<Task> tasks = taskService.createNativeTaskQuery()
.sql("SELECT count(*) FROM " + managementService.getTableName(Task.class) +
" T WHERE T.NAME_ = #{taskName}")
.parameter("taskName", "gonzoTask")
.list();
long count = taskService.createNativeTaskQuery()
.sql("SELECT count(*) FROM " + managementService.getTableName(Task.class) + " T1, " +
managementService.getTableName(VariableInstanceEntity.class) + " V1 WHERE V1.TASK_ID_ = T1.ID_")
.count();
流程实例按步骤执行时,需要使用一些数据。在Flowable中,这些数据称作变量(variable),并会存储在数据库中。变量可以用在表达式中(例如在排他网关中用于选择正确的出口路径),也可以在Java服务任务(service task)中用于调用外部服务(例如为服务调用提供输入或结果存储),等等。
流程实例可以持有变量(称作流程变量 process variables);用户任务以及执行(executions)——流程当前活动节点的指针——也可以持有变量。流程实例可以持有任意数量的变量,每个变量存储为ACT_RU_VARIABLE数据库表的一行。
只是在classpath中添加依赖,并使用@SpringBootAplication注解,就会在幕后发生很多事情:
自动创建了内存数据库(因为classpath中有H2驱动),并传递给Flowable流程引擎配置
创建并暴露了Flowable的ProcessEngine、CmmnEngine、DmnEngine、FormEngine、ContentEngine及IdmEngine bean
所有的Flowable服务都暴露为Spring bean
创建了Spring Job Executor
并且:
processes目录下的任何BPMN 2.0流程定义都会被自动部署。创建processes目录,并在其中创建示例流程定义(命名为one-task-process.bpmn20.xml)。
cases目录下的任何CMMN 1.1事例都会被自动部署。
forms目录下的任何Form定义都会被自动部署。
首先需要有流程定义,也就是ProcessDefinition,也就是需要部署流程。然后通过runtimeService启动实例:
runtimeService.startProcessInstanceByKey("processKey", variables);
启动完实例后,会创建一个执行(execution),后期的流转就靠执行往下进行。
Process是流程总的定义概览,例如一个流程包括多个流程图,多个子流程,多个决策模型等等。可以通过打包的方式然后在Flowable中进行Deploy。 Deploy后产生DeployId进行信息关联。
Model是指在Flowable提供的流程模型设计器中进行设计。单纯的新建的Model只是在ACT_RE_MODEL中有数据,一旦进行了模型设计并且进行了保存,则相关的ACT_GE_BYTEARRAY中会存入xml数据及png数据。Process可以转换成Model。
Deploy是指发布模型,这样使用者就可以启动流程了。Deploy后,会在ACT_RE_DEPLOYMENT表中保存相关数据。
act_re_deployment:流程模型部署对象表。
每部署一次生成一条记录,首先生成这条数据,它的id主键将会被act_re_procdef和act_ge_bytearray作为外键。
act_re_procdef:流程定义表。
一次部署可能采用zip/bar进行部署,里面是有多份流程定义文件xml的,这时候act_re_deployment只有一条部署信息,但act_re_procdef有多个记录(一个流程定义对应一条),这个表有DEPLOYMENT_ID_外键字段,用它关联act_re_deployment。
act_ge_bytearray:资源文件表。
流程模型资源文件的真正存放地方,它每部署一次就会产生2条记录,一条是关于bpmn规范的文件内容存放在BYTES字段中,另一条是图片信息,采用二进制格式存储。
提示:可以部署后解析bpmn文件的内容自动生成流程图,实现流程图的跟踪线路。
act_re_model:这张表,在xml进行部署时,它没有内容(flowable放弃了此表改用act_de_model保存流程模型信息)
参考:
https://blog.csdn.net/weixin_39604685/article/details/111947153
事务的使用过程中,用的最多的传播行为是require,在大部分的mis系统里,可以对整个业务层切一个require的事务就可以满足需要。
但spring提供的不仅如此,对于复杂的业务,Spring也提供了相应的事务传播行为来满足业务需要。
Spring中的传播行为如下:
Require:支持当前事务,如果没有事务,就建一个新的,这是最常见的;
Supports:支持当前事务,如果当前没有事务,就以非事务方式执行;
Mandatory:支持当前事务,如果当前没有事务,就抛出异常;
RequiresNew:新建事务,如果当前存在事务,把当前事务挂起;
NotSupported:以非事务方式执行操作,如果当前存在事务,就把事务挂起;
Never:以非事务方式执行,如果当前存在事务,则抛出异常。
Nested:新建事务,如果当前存在事务,把当前事务挂起。与RequireNew的区别是与父事务相关,且有一个savepoint。
其中,Require、Supports、NotSupported、Never两个看文字也就能了解,就不多说了。而Mandatory是要求所有的操作必须在一个事务里,较Require来说,对事务要求的更加严格。
RequireNew:当一个Require方法A调用RequireNew方法B时,B方法会新new一个事务,并且这个事务和A事务没有关系,也就是说B方法出现异常,不会导致A的回滚,同理当B已提交,A再出现异常,B也不会回滚。
Nested:这个和RequireNew的区别是B方法的事务和A方法的事务是相关的。只有在A事务提交的时候,B事务都会提交。也就是说当A发生异常时,A、B事务都回滚,而当B出现异常时,B回滚,而A回滚到savepoint
说完了事务传播的行为,现在再说下事务隔离级别,事务隔离级别的出现,是为了使你在性能与数据的有效性之间做一个平衡,不是说级别越高越好,只有合适才是最好的。
事务隔离级别如下:
Serializable:最严格的级别,事务串行执行,资源消耗最大;
Repeatable Read:保证了一个事务不会修改已经由另一个事务读取但未提交(回滚)的数据。
Read Committed:大多数主流数据库的默认事务等级,保证了一个事务不会读到另一个并行事务已经修改但未提交的数据。适用于大多数系统。
Read Uncommitted:保证了读取过程中不会读取到非法数据。
想要理解这四个级别,还需要知道三种不讨人喜欢的事情:
dirty reads:脏读,就是说事务A未提交的数据被事务B读走,如果事务A失败回滚,将导致B所读取的数据是错误的。
non-repeatable reads:不可重复读,就是说事务A中两处读取数据,第一次读时是100,然后事务B把值改成了200,事务A再读一次,结果就发现值变了,造成A事务数据混乱。
phantom read:幻读,和不可重复读相似,也是同一个事务中多次读不一致的问题。但是不可重复读的不一致是因为它所要取的数据集被改变了,而幻读所要读的数据不一致却不是他所要读的数据改变,而是它的条件数据集改变。比如:Select id where name="ppgogo*",第一次读去了6个符合条件的id,第二次读时,由于事务B把第一个贴的名字由"dd"改成了“ppgogo9”,结果取出来7个数据。
Flowable是采用事务拦截器进行事务处理,传播行为用的是”Require”
扫码关注不迷路!!!
郑州升龙商业广场B座25层
service@iqiqiqi.cn
联系电话:400-8049-474
联系电话:187-0363-0315
联系电话:199-3777-5101